为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全面展现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30日上午,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法院、妇联、教育、民政、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张家川县阿阳小学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共计70余人,走进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参加主题为“检教同行,共护成长”的检察开放日活动。
阿阳小学60余名师生代表在检察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12309”检察服务中心、案件管理中心、办案区、院史陈列馆以及正在筹建的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中心”、法治教育基地等,了解检察职能、体验检察文化、感受检察温度。在院史陈列馆,阿阳小学师生代表们在检察官的解说下,通过回望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意义的大事,感受检察工作的时代变迁。在电子留言墙上,学生们纷纷驻足,拍照、留言,写下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法治微课堂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增强未成年人自护意识,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结合此次检察开放日活动,向同学们播放了《如果能够早点说出来》《我只想合群一点》普法微电影,向大家发放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手册》等宣传手册。检察官结合工作经历,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题,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及危害,引导他们做与法同行、崇德向善的好少年。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各方齐聚、共话“未”来
随后,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魏兰萍在六楼主持召开座谈会。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马永生出席会议并致辞。马永生在致辞中强调: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堵塞管理漏洞,共同推动构建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工作格局,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检察官杨丽丽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近三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犯罪特点、原因分析以及县检察院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工作开展情况。与会代表对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如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听听”代表们的声音
——县教育局:这次检察开放日活动举办的非常有意义。教育部门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以及法治进校园等活动来提升在校学生法治意识。希望今后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多合作,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县妇联: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工作力度大,展现了检察机关的担当作为。希望今后双方多沟通、多联系,做好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县民政局:这次检察开放日活动让我们对检察机关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检察机关能多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法治教育,也希望双方在困境儿童保护等工作中加强合作,共同为保护未成年人而努力。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每周一、四学习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立足监管职责,严保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文、玩具安全;严查校园周边及烟酒经营者对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行为,建议司法部门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力度,多部门能够联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机制。
——人民监督员: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被害人都给家庭带来了难以言语的伤痛,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能够保护好自己,既不做残忍的加害者,也不做无辜的受害者。通过这次检察开放日活动,希望同学们回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成为法治小宣传员。
——教师代表:非常感谢检察机关能够邀请阿阳小学的师生们参加这次检察开放日活动。这次活动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孩子们在严肃的检察机关能够保持安静已经两个小时,再次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希望检察机关能在阿阳小学多开展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检察官在学生家长会上为家长做普法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家长代表:这次检察开放日很有意义,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检察工作的日常,法治课的宣讲效果也很好,希望检察机关加大普法力度,让孩子们知法懂法守法。
——学生代表:通过参观院史陈列馆,我看到了检察办案设备、交通工具以及检察制服的变化。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当远离手机、学习法律知识,不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也祝福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活动最后,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马永生诚挚的感谢了各位与会者的到来以及对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支持,并表示代表们的意见建议都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会后将汇报院党组,进行专题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检察力量。
下一步,张家川县人民检察院将以此次检察开放日活动为契机,主动将检察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加强与未成年人保护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形成保护合力,画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同心圆”。